《是非题》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歌词构建了一个关于选择与判断的隐喻空间。整首作品通过"是"与"非"的二元对立框架,探讨了现代人在价值迷宫中普遍面临的认知困境。核心意象"选择题的橡皮擦"象征着对确定性的消解,暗示着所有看似清晰的答案都可能被随时推翻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"对错符号"被解构为流动的概念,折射出当代社会价值标准的相对性与模糊性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,歌词揭示出人们陷入的悖论:获取更多知识反而加剧了判断的焦虑,"真相像散落的拼图"的比喻精准捕捉了认知碎片化的时代症候。作品通过"旋转的指南针"等意象,展现了后真相时代人们在舆论漩涡中的迷失状态,道德坐标系不断被重构的荒诞。最终指向一个存在主义命题:在消解了绝对标准的世界里,每个判断都成为必须独自承担的存在选择。歌词在表面的疑问句式下,实则完成了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刻素描,那些悬而未决的是非题本身,恰恰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认知图谱。